熱門文章
有序發揮互聯網金融鯰魚效應
發布時間:2014-02-26 分類:行業資訊
□本報記者 任曉
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正引發金融業態新變革。比銀行存款收益更高,比傳統貨幣基金開戶更方便……“寶寶”們去年以來快速擴張,也引來爭議??梢钥隙ǖ氖?,以“寶寶”們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猶如一條鯰魚,激發了市場的創新活力,也倒逼傳統金融機構加快創新步伐。有鑒于此,應有序發揮其鯰魚效應,推動金融市場蓬勃發展。
如何看待余額寶們的高收益?首先,“寶寶”們抬高社會融資成本的說法并不準確。去年余額寶和其他貨幣市場基金一同受益于貨幣市場資金價格上行。
目前,資金價格高低與商業銀行自身同業業務的擴張和央行貨幣政策操作都有關系。去年以來商業銀行同業業務快速增長。同業業務原本是流動性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各家銀行為了追求資產規模擴張和盈利增長,進行監管套利。去年,上市銀行同業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達12%左右,部分商業銀行的占比高達20%。同業資產和負債期限錯配嚴重,同業資產每到月末,各家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理財產品資金回表,就會導致市場流動性短缺。如果央行不進行逆回購注入流動性,市場利率就會迅速上升。由于房地產、影子銀行、地方融資平臺三位一體的金融風險持續,央行維持了貨幣政策緊平衡的操作策略,導致資金市場價格整體上行,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水漲船高。
其次,“寶寶”們的高收益也是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產物。目前,國內銀行存款中,除了協議存款利率是放開的,其他利率都是被管制的。協議存款利率是完全市場化的,是各機構之間互相議價得到的市場化價格。余額寶去年大部分資金配置于銀行協議存款,錢荒時銀行協議存款的利率升至6%以上,這也推動余額寶的收益率從2013年5月30日的2.09%上漲到7月1日的6.3%。
此外,“寶寶”們貨幣基金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其與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高收益差不會持續存在。今年春節以后,隨著市場利率下行,“寶寶”們的高收益神話也在褪色。春節后市場資金面較寬松,回購利率持續下行,余額寶、理財通的收益率也一路下跌。未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加快和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的提高,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與銀行發行的產品之間的收益差會日漸收窄。
當然,資金從銀行存款流向銀行體系外理財產品,客觀上造成銀行低成本資金來源減少,但是,目前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規模尚小,不足以抬高銀行整體負債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利率市場化大潮中,即便沒有各種“寶”,資金也將流向收益更高的資產領域。
“寶寶”們對于金融市場生態的鯰魚效應正在顯現。一方面,引發銀行對經營理念、產品革新、渠道推動新的思考。銀行需要考慮,產品如何滿足不同客戶的投資需求?如何提高業績更好地留住客戶?如何提高產品使用便利性?
另一方面,“寶寶”們倒逼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提前為銀行加強風控水平敲響警鐘。利率市場化將對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帶來極大挑戰,出于追逐利潤的目的,資金會在銀行之間、銀行和資本市場間頻繁流動。存款穩定性降低,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潛在的流動性風險。而“寶寶”們提前讓銀行感受到了這一沖擊。
“寶寶”們有沒有風險,監管有無缺位?目前,其所面臨的風險也是其他貨幣型基金所共有的風險,即當規模足夠大時能否保證兌付贖回?技術環節是否安全?正如央行副行長劉士余所說,對互聯網金融進行評價,目前尚缺乏足夠的時間和數據支持,因此要保留出一定的觀察期。對互聯網金融的全面、客觀評價,仍有待于將來。在誠實守信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包容性增長的金融活動、金融服務,都應該受到尊重?,F階段,在監管原則上,要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和發展,包容失誤,為行業發展預留一定空間。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