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眾籌步履蹣跚,方興未艾
發布時間:2014-02-24
分類:行業資訊
湯潯芳 北京報道
核心提示:在國內的股權眾籌平臺有原始會、天使匯、大家股、好投網等。這些平臺上,諸如文化創意、新奇酷的硬件產品比比皆是。
21世紀經濟報道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波熱潮,眾籌將在2014年迎來較快的發展。其中,商品回報類的眾籌會獲得快速發展,而被熱炒的股權眾籌還需一段時間成熟。
在國內的股權眾籌平臺有原始會、天使匯、大家股、好投網等。這些平臺上,諸如文化創意、新奇酷的硬件產品比比皆是。
大公司也對眾籌這種模式開始感興趣。2月20日,據媒體公開的報道稱,香港上市公司聯合光伏和眾籌網(網信金融旗下)共同啟動光伏互聯金融的戰略合作,三方通過互聯網的眾籌模式將在深圳前海聯合開發1MW的分布式太陽能電商項目。
對標美國股權眾籌的鼻祖——Angelist。成立于2011年的Angelist,在2013年9月,完成24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1.5億美元。它完成融資也是通過眾籌方式,投資機構包括Atlas Venture、Google Ventures,以及其它100多個投資人和機構。
這個項目將正式在線融資,擬總募資額為1000萬元,參與眾籌的認購方份額為10萬元/份,每人僅限一份,總體投資者不超過100人。
而國內,初生的股權眾籌平臺卻與問題相伴相生。目前國內對眾籌并沒有給出相應的監管政策。這其中最難纏的便是法律問題?!豆痉ā芬幎?,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不能超過200人,成立有限合伙制的股東人數不能超過50人。如若不然,股權眾籌平臺就觸碰到了法律的限制。而在實際的法律操作過程,一些項目往往采用協議代持的方式來繞開監管。
互聯網引爆金融。經過快速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開始進入深水區,這其中股權眾籌是一個代表,監管的空白,游走在法律的邊緣,民間對股權融資的需求爆發,這些都引得股權眾籌需要盡快納入監管。
2014年,對國內的股權眾籌平臺來說,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大家需要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
融資剛性需求
股權眾籌的案例層出不窮。
2013年12月,一個叫中科柏誠的互聯網金融IT服務公司發起了925萬的股權眾籌。這個眾籌項目并沒有在某一眾籌平臺上募集,而是在王德敬的朋友圈完成。
中科柏誠CEO王德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對股權眾籌的規定還不明朗。為了合法合規,中科柏誠請了專業的律師幫忙設計,采取“成為會員,買產品送股權”的方式募集資金。從外面來看,這些資金是用于購買其公司研發的產品。
我國眾籌的興起源于2012年,美微傳媒在淘寶上發起的眾籌。淘寶出現一家名為“美微會員卡在線直營店”的店鋪。該店店主是美微傳媒創始人朱江。該店鋪主要銷售會員卡,但這不是普通的會員卡,購卡者不僅可以享有“訂閱電子雜志”的權益,還可以擁有美微傳媒原始股份100股。購卡者手中持有的會員卡即原始的股票。美微傳媒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募集閑散資金。
美微傳媒股權眾籌之初,有不少參與者。后來,監管部門叫停,美微傳媒也將這些賣出的股權又收了回來。
不過,自那之后,中國的眾籌平臺開始興起,國外諸如Kickstarter、Angelist等眾籌平臺也開始有了中國樣板,這其中以天使會,大家投、原始會、好投網等為股權眾籌平臺為代表,掀起了一股股權融資熱潮。
一位IT工程師背景出身的天使投資人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在眾籌網站上看項目,當有一個好的創業團隊提交了一個靠譜的創業點子時,自己會很興奮。他覺得,這些眾籌網站給一些個人投資者進行項目篩選的機會?!拔抑煌禝T領域,因為這個領域,我懂。在投資的同時,還可以給這些團隊提一些建設意見?!?
像這樣有專業投資能力,個人又有投資實力的富人群體,是眾籌平臺非常愿意去吸引的群體。
據好投網創始人戶才和介紹,現在的富人群體越來越多,但是財富管理的投資渠道并不豐富多樣。目前,投資渠道有銀行存款、股市、信托,一些財富管理和文化藝術品投資。其中的投資通道也不多。而新興模式的興起,給這些富人的投資以新的機會。
而在國外,天使階段的股權眾籌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不錯的投資品類。以美國Angelist為例,截至2013年年底,Angelist上有10萬張企業掛牌,促成了1000多家創業企業成功融資。
對股權眾籌平臺來說,它們誕生直接原因是初創企業的資金剛性需求,以及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在互聯網界,天使投資人很多,國內知名的天使投資人大多數是互聯界的。而在硅谷,甚至有天使投資人一條街。這些天使投資人往往是互聯網界的創業大佬、CEO,對行業的發展很熟稔,既有前瞻性,又非常務實。全球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這些天使投資人的促進。而眾籌平臺,將線下的天使投資人搬到了網絡上,讓項目方與投資方更好地對接。
國內的發展難點
對中國的股權眾籌企業來說,平臺發展的環境并不成熟。國內眾籌的發展也不過兩三年時間,其發展所需要的信用基礎、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非常不完善。由于信用基礎薄弱、信息不透明、融資后的監督難等問題,使得股權眾籌未來兩年的發展并不一定能順風順水。
這其中最大的難點就是法律對眾籌的限制。根據中國《證券法》第10條的規定,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并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準;未經依法核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200人,以及其他情況。
從股權眾籌的角度來看,如果 “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或者“向特定對象發行超過200人”的,必須經證監會[微博]核準。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不能超過200人,成立有限合伙制的股東人數不能超過50人。這也是眾籌的人數限制。此前,央行[微博]副行長劉士余就強調,國內眾籌平臺的發展一定要注意200人的人數限制。
于是,一些項目要募集資金的過程中就采用協議代持的方式,變相地擴大眾籌參與的人數。而且,有些眾籌平臺還并未取得金融監管部分頒發的平臺資質,所以,它們現在也游離于法律的盲點。
“大家投”CEO李群林告訴記者,代持的方式很危險,后期會產生一些糾紛,而這些糾紛也無法較好地解決。在“大家投”平臺上,就不允許代持。
除了法律的難點之外,國內的天使投資人群體目前并不多,擁有專業投資經驗的富人群體也比較少。這意味著,投資人需要進一步成熟。眾籌平臺上往往是早期的項目,風險很大,如果投資不理性,不利于整個眾籌平臺股權眾籌的發展。
前文的天使投資人告訴記者,自己從事天使投資多年,投資后死掉的項目很多,最后總的投資收益與普通的炒股也差不多?!皬氖略缙谕顿Y是一種喜好,虧了,賺了都要持有好的心態?!?
目前,在眾籌平臺上,項目方需要融資多少,拿出多少的回報,都還只是簡單的估計階段,業內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產品定價。項目方與投資方的角度不同,可能對融資與股份比例有不同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沖突。
隨著眾籌的發展,高新技術企業、軟件產品、文化創意產業、培訓項目等重點產品需要進一步定價。目前,圍繞眾籌平臺,一些專業的咨詢團隊,開始給眾籌平臺上的項目提供財務咨詢服務。有一些眾籌平臺也開始提供一些定價服務,以便更好地促進項目方。由于國內用戶大多習慣于給實體產品付費,并不愿意為概念、設計、軟性的產品付費。目前,眾籌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使用。
中國式眾籌創新
在促進股權眾籌平臺發展中,不少眾籌平臺創新了“領投”與“合投”的概念,目的是用專業的投資人或機構帶領大家投資項目。眾籌平臺一致認為,領投人需要在某個領域擁有豐富的專業運營經驗,獨立的判斷力,還需要承擔為項目背書的角色,以及向跟投人解釋說明項目的相關情況與風險。
從理論邏輯上來說,眾籌平臺有機會成為一個交易所。在這個眾籌平臺上,可以路演,甚至股權的流動交易。不過,由于政策的監管,股權眾籌平臺并不容易。
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網信金融CEO盛佳呼吁,希望國家盡快推出一些針對初創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
2012年,美國JOBS法案推出后,促進了眾籌平臺的發展。這個法案是一系列促進小企業和初創企業融資的改革措施,允許創業公司每年通過網絡平臺募集不超過100萬美元的資金。
這個法案也對參與此類投資的投資人、提供融資服務的中介機構、融資企業均提出了相應要求。由于創業企業的風險很高,對于投資人,要求年收入不足10萬美元,所投金額不能超過2000美元,或年收入的5%。而大于這一收入的,可以將10%的收入用于投資,上限則為10萬美元。參與眾籌的投資人抗風險的能力與專業的風險機構相比弱一些,所以這些要求是必須的。
國內不少眾籌平臺的CEO建議,在監管層面,可以參照美國的JOBS法案,來制定具體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并規范了眾籌平臺的發展。
在商業模式上,眾籌平臺也正在進行中國式創新。目前,眾籌平臺大部分都是項目方成功融資后,從融資方拿到項目的服務費。而服務費的這種營收模式比較單一,項目方與投資方“跳單”的概率比較大,因為平臺收取的服務費是一次性。這種服務方式會大大減弱眾籌平臺的服務能力。
一位眾籌平臺CEO告訴記者,平臺對于串聯起項目方與投資方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比較高。
實際上,在投資界,FA(財務顧問)的角色早已存在,眾籌平臺與其競爭并沒有太多優勢。
目前,眾籌平臺探索出的可行的商業模式大致有兩個方向:一是做資源平臺,將投資、創意、產業鏈更深的結合起來,加強平臺的服務能力。目前,在國內的眾籌平臺上,往往是軟硬件一體、文化創意類的項目較多,這需要平臺,既能夠籠絡投資人,還需要進一步對智能硬件的產業鏈有深入了解,可以調動一些資源,給創業團隊。
此外,由于眾籌平臺上擁有很多有潛力的項目,這樣,眾籌平臺有機會成為一個孵化器,承擔著更多的作用。目前,大家投已經與深圳創新谷達成了戰略合作,大家投上的項目可以到深圳創新谷孵化。并且,在投資當中,創新谷作為機構投資人,也可以扮演領投人的角色,這樣更有助于創新的發展。
戶才和認為,股權眾籌市場的成熟至少還需要5-6年的時間。股權眾籌平臺的發展取決于國內創業的勢頭,以及早期投資人對風險與收益的心理成熟過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