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監管臨近,互聯網金融洗牌在即?
發布時間:2014-02-19 分類:行業資訊
摘要:大力推動普惠金融戰略的背景下,有關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的監管新規有望出臺,一些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將被納入“正規軍”,而不少處于發展瓶頸期的類金融行業如小貸公司也將被推入發展的快車道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在大力推動普惠金融戰略的背景下,有關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的監管新規有望出臺,一些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將被納入“正規軍”,而不少處于發展瓶頸期的類金融行業如小貸公司也將被推入發展的快車道。
野蠻生長多年的互聯網金融和小貸公司等民間金融納入“正規軍”的步伐漸行漸近。
另據接近監管層知情人士稱,銀監會及有關部門此前已向國務院上報了“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的課題報告,并研究起草了有關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問題和建議上報。
野蠻生長多年的互聯網金融和小貸公司等民間金融納入“正規軍”的步伐漸行漸近。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在大力推動普惠金融戰略的背景下,有關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的監管新規有望出臺,一些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將被納入“正規軍”,而不少處于發展瓶頸期的類金融行業如小貸公司也將被推入發展的快車道。
另據接近監管層知情人士稱,銀監會及有關部門此前已向國務院上報了“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的課題報告,并研究起草了有關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問題和建議上報。
過去幾年間,以P2P、余額寶、比特幣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和以小貸、擔保公司等為代表的民間金融均展現出了勃勃生機,它們正在影響和改變著傳統金融格局。與此同時,這些新型金融業態的發展也給監管部門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金融創新所帶來的風險與審慎的監管政策如何平衡,這已然成為新金融時代最為嚴峻的話題。
前述接近監管層知情人士表示,銀監會認為,從金融與經濟的關系角度來看,互聯網環境中的金融本質是針對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網絡化、信息化經濟活動,提供的融資、資金匯劃、擔保和信用評級等服務。同傳統金融服務相比,互聯網沒有創造新的金融模式,金融服務的對象、工具、法律關系沒有根本性的變化。
“從監管角度來看,銀監會認為有必要按照金融本質執行統一的監管標準,明確監管原則底線,有針對性地建立監管制度,引導其向適宜的方向和領域發展,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敝槿耸繉Α兜谝回斀浫請蟆贩Q。
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思路,知情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創新提出了三個指導性原則:一是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和業務安全性應處于核心位置;二是堅持恪守金融風險的底線原則;三是鼓勵適應互聯網特點金融服務創新。
“從事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或互聯網企業,不得利用自身的業務優勢和技術優勢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任何機構不得利用自身優勢地位擅自動用客戶資產或泄露客戶信息?!鼻笆鲋槿耸空f,“物理環境下的金融風險監管規則同樣適用于互聯網環境?;ヂ摼W改變了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但沒有消除金融固有風險,仍然需要遵循線上與線下統一的監管標準,網上金融業務不具有風險上的特殊監管待遇?!?
2月14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將抓緊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相關規則,配合相關部門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此外,張曉軍在發言中提到,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應遵守現行金融監管的基本規則。同時,互聯網金融也具有不同于傳統金融的特點,需要針對其特點作出有針對性的監管安排。
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2014年1月份金融統計報告,當月全國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同比少增2.05萬億元。隨著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開始蓬勃發展,金融機構的一般性存款向金融同業存款的轉化更為便捷,而這可能是1月份“存款去哪兒了?”的主要走向。進一步說,在互聯網金融影響下,我國銀行一般性存款增長將會明顯放緩。
理論上,在特定時期內,有以下恒等式:新增人民幣各項存款=新增人民幣各項貸款-現金凈投放-一般性存款轉化。恒等式的經濟含義是,貸款派生相同數量的存款,現金投放是存款的凈下降,而一般性存款轉化實際上是轉化為同業存款。將等式進行變換可以得到:一般性存款轉化=新增人民幣各項貸款-凈現金投放-新增人民幣各項存款。將1月份的數據代入可以得到:一般性存款轉化=1.32萬億元-1.79萬億元-(-9402億元)。由此可以知道,1月當月全國一般性存款轉化大約為4700億元。據專業人士分析,在1月30日除夕前夕,余額寶存款規模已經突破3500億。兩者數據大致吻合。其內在機理是,一般性存款轉入“余額寶”成為天弘增利寶基金在銀行體系內的“同業存款”。按照現行金融統計制度,同業存款計入M2,但不計入各項存款。從1月份貨幣供應量情況看,當月M2增長13.2%,高出人民幣各項存款增速1.9個百分點。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存款并不會憑空消失,只不過是轉變為其他的統計口徑。
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一般性存款增長將會放緩。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下,銀行一般性存款收益較同業存款收益率明顯偏低。而基于網絡代銷基金模式的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存款市場的分布格局。過去幾年,理財產品的蓬勃發展,使得一般性存款的波動更加頻繁。為吸收存款,增加資金來源,商業銀行往往將理財產品的發行設計在月末或季末。由于理財產品發行期將對資金凍結,凍結期間的存款仍在一般性存款范疇內統計,使得商業銀行具備了調節月末和季末存款的手段。而“余額寶”可實現即時轉換,不存在資金凍結期,且“余額寶”相對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具備收益率優勢,未來一般性存款向類“余額寶”賬戶轉化的趨勢將進一步確立。在這樣情況下,可以合理預期未來我國銀行體系的一般性存款增長將會放緩。
由此將帶來兩個問題: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將會明顯上升,存貸比對信貸規模擴張的約束作用將會增強。事實上,商業銀行已經感受到資金成本上升的壓力。為應對“余額寶”的挑戰,工行日前在浙江地區試點推出“天天益”理財產品,近一周年化收益率為6.131%,1元起購,整元購買;支持24小時購買和贖回,贖回資金實時到賬。平安銀行推出“天天盈”、廣發銀行推出“智能金”,也屬于同類產品,主要與“余額寶”爭奪活期存款。此外,一般性存款的減少,將會提高商業銀行的存貸比。目前,監管當局仍以一般性存款計算存貸比,還沒有根據新情況變化將同業存款納入存貸比的計算范疇。由此不難推論,隨著一般性存款增長的放緩,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增長空間也將明顯縮小。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具備鮮明普惠金融的特點。在我國銀行體系里,擁有高額存款的人群比例較少,相當部分人群的存款金額小,且仍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銀行,難以享受商業銀行針對高端客戶推出的高收益理財服務。而“余額寶”已經徹底打破這一體制,弱勢群體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一樣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率。不僅如此,互聯網金融也是利率市場化的大預演。無論是工商銀行等大型系統性銀行,還是普通的農信社、地方金融機構,都已經感受到利率上升的壓力??梢哉f,互聯網金融發展所形成的沖擊,為貨幣當局觀察利率市場化后金融機構行為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平臺。
繼中國工商銀行的“現金寶”升級之后,民生銀行的“如意寶”也在積極醞釀之中。從此前的滴滴打車、到跨年的微信紅包,再到“保險版余額寶”的推出,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銀行,在互聯網理財領域紛紛攻城略地,互聯網系和銀行系的各類“寶”“寶”大戰激戰正酣。